不成熟的 Robotaxi在线配资门户官网,如何让资本狂欢
10 台试验车,让特斯拉股价暴涨超过 10%,告别政坛的马斯克,一回公司就整了个大活。
6 月 22 日,首批的十多台特斯拉Robotaxi,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奥斯汀投入试运营,正式开启了特斯拉的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,吸引了数百位死忠粉和业内人士尝鲜,当他们的试乘视频公开,6 月 23 日,特斯拉的股价直接一飞冲天,盘中上涨超过 10%,最后收于 8.23%,市值增长千亿美元。网友直接开玩笑说,平均一台 Robotaxi,给股东带来 100 亿美元的收入。
从长远预期角度来看,华尔街也普遍给出了乐观预估,甚至有分析人士将特斯拉股价预期提高到了500 美元,什么概念呢?现在才 327 美元一股。这也标志着,特斯拉终于跳出了长期不发新车导致的低迷,摆脱了马斯克在政坛瞎折腾的负面影响,终于回到发展的轨道上来。
可问题在于,自动驾驶出租车,已经不是什么新鲜概念了,中国有萝卜,美国也已经有 Waymo 和 Cruise,特斯拉虽然 2015 年左右就开始立项研发,但起了大早赶了个晚集,跳票无数次,搞了 10 年才面世,作为一个后来者,凭什么能引发资本狂欢?莫非 Robotaxi 真有完美的表现?
01 Robotaxi,老司机启动!
首批体验者的评价中,高频词就是"丝滑"、"舒适"。Robotaxi 在绝大多数场景中,都能做到丝滑行驶,不会急减速或者急刹车,转向输入和回正也温柔而精准,不会一点点修正,更不会在车道里面画龙,坐起来丝毫没有突兀感,就跟老司机在前面开车一样。
在能见度不高的夜间,Robotaxi 也没有出现明显的退步,依然可以在较远距离上识别障碍物,不管是找路找标线,还是拐弯,还是可以做到精准执行。
Robotaxi 的一些机制,甚至让体验者觉得惊艳,比如说刹停的问题,很多驾驶员都掌握不好刹车的力度,再加上动能回收的干扰,很多时候刹车的时候车子会往前"闯"一下,俗称刹车点头。Robotaxi 完全交给系统来驾驶,反而能更好地拿捏刹车力,刹停那一下极其平稳。
对于路上的很多突发情况,Robotaxi 也能机智应对,一位博主在体验时就拍到,有个路人走在人行道边缘位置,再多一步就进机动车道。换了真人司机,可能看都看不见,但 Robotaxi 在不到半秒的时间内就反应过来了,马上减速缓行,直到行人走出机动车道才开始提速。
对于一些非人形的物体,Robotaxi 同样有很高的识别率,像奥斯汀市里有很多野生小鹿,它们横穿马路,Robotaxi 也能及时减速避开。
除此之外,Robotaxi 还懂礼让应急车辆,如果碰上警车、救护车想超车,它会迅速停靠到路边,让出生命通道;在某些时候,Robotaxi 又懂得"适当违法",如果周围的车全都超过了限速,它也不会死守规则,而是跟上前车的速度,拒绝当移动路障。
Robotaxi 的丝滑表现,总体上符合大家的预期,毕竟特斯拉最新的V13 版本 FSD 系统,在行业内已经是标杆,按照高盛的说法,V13 能在 97% 的驾驶过程中无需人工干预,关键干预距离达到了 400~450 英里。Robotaxi 作为完全无人的自动驾驶,待遇更好,要求更高,其能力应该至少达到或者超过了 V13 的水平。
除开自动驾驶本身的表现,特斯拉在交互层面上也做了很多特殊改进,用来给乘客提供更好的服务,没错!那块一直被吐槽鸡肋的后排小屏,终于找到了它真正的用途,乘客上车之后,点击后排屏幕的按钮才能出发,如果需要中途下车,也是通过屏幕操作。
在乘车过程中,这块屏幕还可以显示地图、路线和即将到达的时间,可以操控车内的空调,可以用来播放歌曲或者广播。
特斯拉甚至还搞了个幽默彩蛋,Robotaxi 的支付页面中,居然有个支付小费的选项,当你奇怪机器人为什么需要打赏并且点进去,就会弹出个" just kidding ",逗你玩,别当真。
02 不完美的自动驾驶
总的来说,Robotaxi 在试运营初期的表现,还是可圈可点的,但可圈可点不等于完美。
报完喜我们也该报忧了,因为首批体验者大多带着记录设备,Robotaxi 偶尔抽风的画面也被一一记录了下来,比如说有跟拍的博主发现,Robotaxi 会莫名其妙在空旷路段幽灵刹车,仔细回看视频片段后,他发现了共同点,幽灵刹车时,附近正好都有警车停在路边,可能是 Robotaxi避让应急车辆的逻辑有问题。
而且 Robotaxi 对"路边"似乎有什么误解,有好几个博主都遇上了,来接自己的特斯拉不靠边,直接在路中间违章停车打双闪,让你横穿机动车道上车。你在行驶过程中按下临时停车的按钮,也可能遇到类似的情况,车就趴在路中间不动了,最后还是博主拨通服务中心的电话,特斯拉才通过远程控制让 Robotaxi 重新开始行驶。
有个博主还拍到了 Robotaxi 突然抽风的惊魂时刻,当时它正在直行,似乎是进了路口之后才意识到自己位于左转道,于是 Robotaxi 短短几秒内反复横跳,一下左转一下直行,把方向盘扭来扭去。最后还冲进了对向车道,违章逆行了几十米,所幸当时对面没有车。
由此可见,Robotaxi 的系统还是不够稳定,丝滑归丝滑,可靠性存疑。
而且大家要知道,Robotaxi 的试运行区域只有很小很小一块,也就是奥斯汀的南城区,面积仅 70 多平方公里,特斯拉完全可以针对南城区的道路状况,做针对性的适配和优化。优化完了还是这个结果,不免让人有点失望。
从另外一个细节中,你也可以看出特斯拉的谨慎,或者说不自信。每台 Robotaxi 都配了安全员,坐在副驾驶上,他们时刻手握着车门把手,网友猜测,特斯拉应该是把车门按钮改造成了 Robotaxi 的急停按钮,危险情况下,安全员一按就能刹停。
除了门把手上的按钮,车机屏幕上也有个退出自动驾驶的按键,目前已经出现过至少一次安全员接管的情况。当时前方有台 UPS 快递车突然停住,并且开始倒车,Robotaxi 完全没有识别到,还是径直朝卡车开去,安全员眼疾手快,马上点按退出。
咱们都不用看什么复杂的原因参数,光冲着"仍需安全员"这点,Robotaxi 的气势就低了竞品一头,早在 2022 年,美国的另一家无人驾驶出租车公司,Waymo,就已经撤除了安全员,允许车辆在完全无人监管的状态下接客营业。
所以这又涉及到了一个新的问题,Robotaxi 不仅来得晚,现阶段水平也没有一枝独秀,凭什么能赢得资本青睐?
且不说资本,五星好市民们没跑去砸 Robotaxi 就已经够离谱了。美国人对自动驾驶技术的排斥,是全球出了名的,当初 Waymo 和另一家无人驾驶出租车公司 Cruise,派无人出租车上路行驶,几乎第一时间就遭到司机工会的抗议和抵制,数千名出租和网约车司机冲到政府门口,举着" No driversNo peace "的标语,问候 Waymo 的全家,让官员把他们的饭碗还回来。
而普通市民也把无人驾驶出租车当成了马路杀手,因为早期自驾系统逻辑混乱,经常死机趴窝堵路,给市民日常生活造成了巨大的麻烦,2023 年 1 月,一台 Cruise 因为没有识别到绿灯而趴窝,还趴在电车轨道上,导致旧金山轻轨瘫痪了 17 分钟,4 月,一台误入窄路又不会倒车的 Waymo,逼停了前面的所有车辆,40 分钟后才有安全员赶来,将车辆开走。
然后自动驾驶出租车还时不时撞个人,怼个车,搞得民怨四起,大家都怀疑其安全性,想把它们从城市里踢出去。
在最糟的时候,有的路人看见 Waymo 抄起石头就砸,用桩桶堵住 Cruise 的去路;还有很多人类驾驶员故意在路上别自动驾驶出租车,让它们的系统烧脑,当地警局都不得不派警车跟在 Waymo 后面,以防这些昂贵的机器遭到破坏。
同样是自动驾驶出租车,同样是不完美的技术,怎么到特斯拉这里,大家就变得如此宽容了?不仅不喷,还捧着它。
03 Waymo 向左,特斯拉向右
这一切的根源都可以追溯到技术路线。
Waymo 的无人出租车在路上一眼就能分辨出来,头顶着巨大的设备,而特斯拉 Robotaxi 几乎跟普通 model Y 没有区别,就贴了个贴纸。这才是资本看好它的关键。
Waymo 看起来复杂,是因为它使用传统的多模态融合路线,架了一堆高精度雷达和传感器,成本居高不下,再加上 Waymo 使用的底子多为豪华车,其主力捷豹 I-pace 本身就不便宜,最终导致一台 Waymo 的成本接近 20 万美元,一些分析人士往低了算,也要 14 万美元,你折合人民币都百万了。
高昂的车价,再加上各种各样的研发、运营成本,让 Waymo 无法降低其打车价格,在有些试点城市,Waymo 会比网约车价格高大概 30%,但是不给小费;在大城市就差得更远了,9 英里的往返路程,能找你要 120 美元,要知道当地出租车价格才 3 美元 / 英里,就算加 10% 的小费也没这么夸张。
reddit 上甚至有老哥发出疑问:同样一段路,Waymo 要 23 刀,Lyft(与 uber 类似的打车平台)只要 13 刀,差得这么多,平时都是谁在坐啊?都是我这样跑来体验科技的游客吗?
你想想,这定价,普通人又没捞到什么实惠,还得忍受 Waymo 影响就业市场、干扰交通,能不气吗?Waymo 自己也欲哭无泪,车费再高也覆盖不了成本,三年亏了 50 亿美元,这苦我跟谁说去?
而特斯拉已经转向了纯视觉方案,使用端到端的模型,所以 Robotaxi 的硬件几乎和市售车型完全通用,几乎不需要做任何改造,成本大幅降低,一台 model Y 在美国起售价才 6 万美元,如果特斯拉使用更廉价的后驱长续航版,那么车价才4.5 万美元。
注意!这还仅仅算了市场售价,而非特斯拉自己左手倒右手的成本,它自己就是制造商,实际成本更低。
虽然 Robotaxi 目前还没出收费标准,只是简单按每趟 4.2 美元算,但马斯克在去年的发布会上公开承诺了,特斯拉 Robotaxi 要靠着低成本,把出行价格打到每英里 0.20~0.40 美元,别说 Waymo 这种奢侈玩具了,网约车的价格都是它的两三倍 ……
就像汽车行业那句名言,"没有卖不出去的产品,只有卖不出去的价格",马斯克要是真能让普通人做到无痛出行,那 Robotaxi 现在出点事、犯点蠢,都是在可接受范围内,出租车司机的抗议也不重要了,谁敢反对几千万出行者省钱,你就是罪人,反倒是 Robotaxi 直接配享太庙。
从另一方面来讲,Robotaxi 现阶段的不稳定,有比较大的概率在未来得到解决,至少资本是这么相信的。
虽然 Waymo 有先发优势,靠着数千台车上高精度传感器积累了大量数据来迭代逻辑,但特斯拉 FSD 也有法宝,它实现了数据驱动的自我进化循环,所有特斯拉车辆在用户驾驶时,都会运行影子模式,也就是在后台同步使用 FSD 算法并对比人类操作,当 FSD 模拟的操作和人类驾驶员的实际操作出现差异,系统就会自动上传该场景数据,作为 FSD 的学习资料。
目前全世界有 700 万车主,都是特斯拉的免费训练员,再加上 Robotaxi 的成本更低,能够以更快的速度推广,据说今年底部署数量就能超过 Waymo,这些车辆可以持续提供训练数据,让 Robotaxi 能够以更快的速度成熟,并且适应更多不同的地区,在资本眼中就成为"未来可期"。
04 人在家中躺,车子去赚钱?
更重要的是,特斯拉不仅仅想帮普通人省钱,也愿意带着他们一起赚钱。
Robotaxi 的商业模式,不仅仅是像 waymo 那样单纯由官方运营车队,官方自负盈亏。此前马斯克曾表示,Robotaxi 将是 Airbnb 和 Uber 的融合体,特斯拉车主可通过 App,将自己车辆并入 Robotaxi 网络,为别人提供出租车服务,并且可以灵活加入和退出。
这就意味着,特斯拉今后将允许其它企业大规模购买自己的车,然后成为 Robotaxi 的服务提供者,就像现在的出租车公司一样,只不过没有了司机。对于那些富裕家庭来说,也可以用闲钱买几台来跑出租,当做一种投资,整个过程不用你自己注册公司,也不用费事搞什么许可证。哪怕对于普通特斯拉车主而言,也可以在自己不用车时让它自己去赚点外快,补贴家用。
反正 Robotaxi 和市售的特斯拉车型,在硬件层面都是一样的,无论车子属于谁,用起来都没区别。
车主们赚了钱,特斯拉自然也能从中分成,而且滴滴等平台赚钱的路子,特斯拉也一样能用,在车机屏幕上卖点广告位,卖一下能优先叫车的会员,再融合一下外卖之类的本地服务,这又是一大笔收入。
只要大家被这种赚外快模式吸引,特斯拉近几年不断下滑的销量,也会马上扭转。当特斯拉的销售说出,"人在家中躺,车子去赚钱",隔壁友商的什么冰箱彩电大沙发,突然就变得不重要了,竞品们多出来的哪些配置和性能,压根不算大事啥。国内那些被卷麻了的特斯拉销售,总算是扬眉吐气了一把,抓紧时间在朋友圈嘚瑟。
按照瑞士银行团队的估算,如果项目进展顺利,到 2040 年,仅美国一地,Robotaxi 网络就能扩展至 230 万辆车的规模,其中 4 成为官方自营车队,6 成来自其它企业和普通车主,每台车年均运营里程约 50000 英里。而特斯拉在 Robotaxi 上的年收入,可能达到 2030 亿美元,其中 860 亿美元为利润。
当其它车企奇怪于特斯拉车型六七年不换代,感叹特斯拉江郎才尽,这家不走寻常路的企业,已经悄然切换了赛道,准备化身为"车 + 软件 + 互联网平台"三合一的出行巨头。
野心是很大的,饼是很漂亮的,资本自然会调高预期。但这个宏伟的目标最终能不能实现,还要看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技术能否像大家预想中那样飞速进化,如果几个月、几年后 Robotaxi 还在不停抽风,那这一切都只是泡影。
让美国再次伟大的事业在线配资门户官网,马斯克是没份了,让特斯拉再次伟大,他倒是可以多盯一下。
顺阳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